1 2 3
新闻资讯
张培宾:13193443001
邮编:461000
邮箱:13193443001m@sina.cn
邮编:461000
地址:中国河南许昌
新闻资讯

一部别样的书法史

发布时间:2018/01/12 点击量:105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时至今日,研究书法的书籍可谓是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大多着眼于某一角度,诸如书法史、书法创作、书法家及其作品等等,不一而足,一派繁荣的景象。不过总让人感觉有那么一点遗憾:这些著述要么学术性有余,可读性不足;要么图片丰富,理论欠缺;要么老调重弹,缺乏新意。

《书法非常道》,令人耳目一新。首先,体例独特,全书一页一篇、一文一图,图文互映。其次,史论相兼,全书从黄帝至民国,307篇纵贯5000年,每篇不仅有书法名流轶事,还有作者的阐述(八公山人语)以及相关书法图片。再者,可读性强,例如:按字零售、美男卖字、告状求书、掌录舌学、吾手有鬼、驴售书画、欧底赵面…… 单看这些标题就已意趣顿生;即便是简短精要的“八公山人语”,也仿佛是面对着读者娓娓而谈,亲切有味。

名流轶事,向来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书法名流的故事也不例外。书法发展史,实质上是书法家的历史。历朝历代喜爱甚至擅长书法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书法精英,不可胜数。他们当年的书法活动也有着无限丰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的鲜为人知,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发人深省,有的惊天动地,甚至有癖行磊举,不法世常……因为各种原因,其中绝大多数都被书法史学遗忘或舍弃。然而,正是这些鲜活的逸事史迹,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年书法艺术的状况和书法家其人其书。作者把目光投向渺远朦胧的古代,收集和求证书家史料与作品图片,特别是那些被尘封或淡忘的历史记忆,资料之丰富,为同类书籍所不及。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别样的书法史,它没有一般书法史著作的沉闷,而是那么鲜活有趣,读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观人察史,赏书明道。同时还能开拓视野,比如诗仙李白,很多人都知道他写诗无与伦比,可大多数人并没有见过他的书法。所谓字如其人,李白书法是不是也那么超凡脱俗、豪放飘逸呢?像这样的问题在本书中是有图有答案。

当然,如果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那么本书也没什么深奥之处,不可能在浩瀚书海中令人刮目相看。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每篇都设有漫谈式的“八公山人语”。作者的家乡就在安徽淮南八公山下的古城寿县,所以他自号“八公山人”。对那些名流轶事,作者以简短的文字或解读,或阐发,或评论,或补释,或延伸,皆是他独到的认知和感受,出自心灵,来自传统,源于美学。307篇的“八公山人语”在全书占有重要的比重,其最大特点是随事赋言,涉古及今,与古代名流轶事紧密衔接,时常论及关于书家、书体、名帖、笔法、章法、笔力、神采、墨气、题款,甚至人物性格、心理等诸多方面,非常广博。例如,由萧何“覃思三月”,书写匾额“未央宫”,而谈论榜书创作为何如此之难,又借康有为观点加以阐明,并告诉人们书写榜书应注意哪些问题;由赵构热衷翰墨却喜好多变,而指出南宋书法缺乏创新与发展的原因;将米芾对前辈书家的贬损攻击,视为“艺术家应有的胆识和气魄”,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肯定,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这种否定中求得自身的发展”;由席豫写信只用楷书不用草书,而阐述古代文字关于公文和日常生活的两种书写形态及其形成原因与利弊……诸如此类,作者不会就事论事,而总是延宕开去,看似漫谈闲聊,实则举重若轻,是站在历史的、社会的宏观视野下的论评。这些既是作为书法家的作者与古代书家们的精神交流,同时也是作为书法评论家的作者与当代读者们的心灵对话。这与我们平日里看惯了的长篇大论或者图多言少的书法研究有很大的不同。

众所周知,书法是极具实践性又极富美感的艺术。作者面对5000年书法史、近千位书法名流,却能用每篇几乎相等字数的简短文字,对之进行梳理、评析。可以说,如果没有深切的书法创作体验,没有丰厚的文化修养,是不可能做到的。

上一条:抱歉暂无数据

下一条:中国画为什么偏向于那么多留白?